自動變速箱工作中,通常可利用自動變速箱上的油尺或溢油檢查孔檢查,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方法:
   
刻度油尺檢查法:
 
   
變速箱油尺和機油尺原理相同,讓油尺末端插入油底殼內,拔出油尺後通過黏附在上面的油痕來確認變速箱的油位,如右圖所示,油位刻度線的標記方法,可分為以下幾種:

1.雙刻度線式(圖表內a):
本田或一些日產車的變速箱油尺有兩道刻度線。
這類油尺應該在變速箱工作溫度50℃~90℃時,將汽車置於平坦地面,分別將排檔桿打入各檔位片刻後 ,置於P、N位任一檔位,讓引擎待速運轉1分鐘後再進行檢查,此時的油位應該界於兩個刻度之間。
  2.三刻度線式(圖表內b):
油尺上標有三道刻度線,由中間與上下兩條刻度線分別組成兩個區域,有些油尺在這兩個區域分別標有COOL和HOT字母,有些油尺卻沒有。這種油尺在下刻度區域(COOL區)表示變速箱油在冷油時(50℃以下),油位應處的範圍;上刻度區域(HOT區)是指變速箱油處於熱狀態時(90℃左右),油位應屬的範圍。此種油尺在檢查時較前一種方便,不會因為油溫把握不好而影響檢查的準確性。
  3.四刻度線式(圖表內c):
此種類型油尺在末端有四條刻度線,將油尺分為三個區域。最下面一區是冷油狀態區,中間是正常油溫區,最上面一個是熱油狀態區。
   
溢油孔式檢查法:
  BMW裝備的ZF5HP-18變速箱上沒有檢查油位的油尺,而是利用變速箱油底殼一塊高台階處的螺孔進行檢查和添加變速箱油,
 
   
其結構如右圖所示;這種類型的變速箱油檢查與普通手動變速箱齒輪油相似,檢查時使汽車保持水平,讓引擎發動並將排檔桿置入各檔位片刻後置於P、N任一檔位,在油溫為工作溫度時轉下螺絲,若有少量油溢出即可。
   
在檢查油量時需注意以下幾點:
  (1) 油溫對油位的影響:變速箱油受熱後體積會膨脹,使油面升高,因此在不同油溫下,相同的油量油面高度也不同。變速箱油正常工作溫度為50~90℃,在檢查時若要達到工作溫度,可使汽車掛檔行駛10公里左右;若汽車已長時間運行,則視為熱態油溫(可能超過90℃)。如果只有啟動引擎而沒有行駛,則視為冷態油溫。
  (2) 檢查油面前各液壓機件應均參加過工作:因為我們檢查油面的標準高度範圍是指系統工作時變速箱油底殼的儲油量,所以檢查前應使排檔桿在每個檔位停留片刻,使變速箱油到達所有系統,最後再置於非行駛檔位(P、N兩檔),讓引擎待速運轉,這時再檢查油量。
  (3) 汽車必須處於水平狀態:若汽車不在水平位置,會使油面檢查失去意義。
  (4) 先輕發動幾次:換變速箱油或更換油底殼濾網後,許多機件內沒有變速箱油,在油泵將機油送到各機件之前,機件很容易因為沒有油的潤滑而成機件磨損,所以可先輕發動幾次,讓油泵慢慢將油送到各機件之後,再行發動。
   
雜質形成的原因:
  (1) 油溫過高:油溫過高能引起兩方面的故障:
a) 影響變速箱油的性能:油溫過高,加速了油的氧化變質,形成雜質,阻塞油道。
b) 加劇了變速箱內各機件的磨損。軸承、單向離合器、扭力轉換器等均有一定的工作溫度範圍,溫度過高,勢必加重各運動機件間的磨損。
  (2) 油質差:變速箱油是變速箱作動的工作媒介,好的變速箱油必須有適當的黏度和良好的黏度穩定性,優質的熱氧化安定性、消泡性、抗磨性、防腐防銹性等等。而劣質變速箱油無法保證上述性能,使變速箱出現打滑、溫度高等故障,同時易形成油泥、漆膜、沉澱物等雜質。
  (3) 工作壓力低:工作壓力低易引起離合器和制動器打滑等故障,造成油溫過高等一系列的故障。
  (4) 油量不足:油量不足,油泵會吸入空氣,導致空氣混入變速箱油,降低控制系統的壓力,使變速箱中的液壓元件動作不正確,變速箱壓力異常,導致電腦會不斷學習錯誤模式,變速箱在使用一段時間後開始有頓挫感,制動器和離合器易發生打滑現象,加速離合器片和制動帶的磨損;另外空氣(水氣)混入變速箱油中,加速了油的劣化速度;油量不足也會使機件得不到充份的冷卻和潤滑,使其因為過熱而產生故障。
  (5) 油量過多:齒輪和旋轉機件浸在變速箱油中,會發生攪拌變速箱油之現象,並在變速箱油中產生氣泡。如果氣泡進入液壓控制系統,會導致與油量不足相同的故障 – 液壓控制系統壓力下降。另外油量過多,施加於制動器和離合器的液壓將不能釋放或釋放速度過慢,也會發生制動器和離合器卡滯。
  (6) 產品性能差:有些變速箱發生單向離合器失效,軸承燒毀、齒輪掉齒等故障,主要是由於變速箱不良所造成的,在維修時我們要注意這個問題。
  (7) 人為因素:例如在變速箱維修時裝配不當,造成離合器或制動器間隙過小,軸承、墊片漏裝、零件清洗不乾淨等等,也會造成變速箱問題。